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导向作用不仅表现在具体的评估活动上,还通过“五个度”的总原则,即“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的基础上,将评估的重心导向教育教学的深水区,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确保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法学院通过与地方检察院建立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广泛参与司法部门实务和理论研究活动,为法学新文科人才教育教学积累实践经验。
9月15日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发挥检察院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的作用,推荐褚清清和翟海英两位老师参加了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举办的“检察理论研究主题学术沙龙”活动,褚清清副教授负责论文写作指导,翟海英老师负责论文点评。
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举办这次学术沙龙是为创新检察理论研究思路,构建“上下一体、横向互动、内外协作”一体化研究格局而开展的。此次课题交流都是2023年度两级院获最高检和省院立项的精品课题,涵盖“四大检察”、未检和检察改革专题。活动采取现场和视频同步传输的方式进行,围绕刑事和民事检察实务指导、立项课题交流、如何撰写论文等主题开展研讨。
法学院褚清清副教授为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进行了《关于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为主题的讲座,从检察业务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为切入点,围绕论文题目设置、结构安排及资料整合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和答疑,帮助检察官克服检察实务中学术研究的思维障碍,尤其对实务案例如何提升到理论理论层面,把实务与理论结合这一问题讲解透彻,打开了检察官们论文写作的创新思维,对今后检察理论研究的选题和写作都有极大帮助,贴近检察官实务、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法学院知识产权教研室翟海英老师为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赵辛艾检察官的论文《检察机关知识产权融合保护问题研究》进行了现场点评。结合知识产权教学的体会,提出精准的办案实务是实现司法办案和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的关键,对论文的逻辑结构框架的搭建、内容设计、主要观点的阐述及遇到的难点等方面做了点评和解决思路。
法学院发挥高校法治人才密集的优势,通过参会检察院的学术沙龙活动,将校检协同向深层次的学术合作推进。一方面,发挥司法部门理论与实践基地的功能,将检察院实务办案的学术成果转化,运用到法治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借助法学法学人才密集的优势,为检查理论研究注入了源头活水,共同为理论研究成果输出发力,双方实现了跨行业的校内校外和课内课外的双赢,发挥学校知识产权专业的优势,助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