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组织机构  学科专业  师资队伍  招生就业  党群建设  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 
 
【好书荐读】第三期:《法理学——法律哲…
【好书荐读】第二期:《法学导论》
【提能力,强落实】之一百四十:法学院开…
【提能力,强落实】之一百三十九:2024年…
【团学天地】法学院开展考风考纪暨假期安…
【好书荐读】第一期:《圆圈正义》
【2024年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牡丹江师范…
【2024年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牡丹江师范…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生园地  正文
【心灵导语】第八期
2023-04-30 22:12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1.明明没干多少活,可身体就是觉得莫名的疲惫,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2.手头的事情也不算很多,但就是忍不住地想要拖延,直到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肯去做。

 3.虽然还有在工作,但其实内心充满了抵触和厌恶,只是在敷衍了事地得过且过。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罢工”,“心理罢工”像是个无底洞一般,蚕食着你身上的能量,让你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连生活质量也严重地下降。

克服“心理罢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接纳心理疲惫期,允许自己休息

谁也不是永不停歇的永动机,都会有个累了、倦了的时候,与其拼命地勉强自己,倒不如坦然接纳自己的倦怠期。允许自己适当休息,才能安抚好疲惫的身心;偶尔停下来喘口气,才能跑完人生这趟长途之旅。就像罗翔老师所说过的那一句:“每个人都有疲惫的时候,倦怠的时候,躺平有时,振作有时,行走有时,休憩有时。”

2.及时调节自己,为能量充电续航

人在尘世中游走,谁也免不了沮丧、低迷的时候,当你觉得电量低的时候,去做一些让自 己恢复能量的事情。每个人都像是一台手机,如果不能时常给自己充电补给,那能量早晚会有耗尽的一天。学会给自己充电,才能持续保持满格的电力,在未来的路上更好地续航前行。

3.少做内耗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时候,让人身心俱疲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个反复咀嚼、无限纠结的过程;内耗就像是一把勺子,会一点一滴地将一个人的能量掏空。内耗不能消除明天的烦恼,但一定会消耗你此刻的能量。考虑得越多,问题也就越多,想都是困难,做才会有答案。拒绝过度的思考和犹豫,不必苛求非要完美的结局,先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无关紧要的东西及时屏蔽,说干就干,是治愈内耗最好的解药。当你开始行动起来,才能一步步更靠近目标;当你变得忙碌,那些焦虑的情绪自会烟消云散。

4.在学习生活中找到乐趣,推动自己前行

很认同一句话:“如果不能改变风的方向,那就想办法去调整风帆。”生在尘世间,鲜少有谁能真正地摆脱工作,既然避无可避,不如学着转变自己的心境:尝试把学习当修行,尽量忽略那些无趣的部分,只管从中吸收营养,把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 当做学习给自己的奖赏。像海绵一样,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来对待工作。

  愿你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能量,从此以后远离“心理罢工”,让自己拥有饱满的精力,去面对人生路上的重重波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 创业就业指导中心 | 人事处 | 国有资产管理处
学院微信
院长 邮箱:ygb0453@163.com
  电话:0453-6511058
书记 邮箱:wschenzhongping@163.com
  电话:0453-6511127
地址: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12
中国金融服务法治网
北大法律信息网
中国反垄断法网
中国财税法网
中国经济法网
中国民商法律网
中国私法网
中国刑事法律网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
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
中国法学创新网
中国宪政网
中国能源法律网
法制日报法制网
检察日报正义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中央政法委
中国法学会
国务院法制办
国家图书馆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