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快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法学院为了提升在涉外法治学科、专业、联合人才培养和涉外法律实务能力提升等,2025年10月13日法学院院长李学锋率队前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考察学习。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办公室党总支副书记荣道福、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合作交流部李新教授、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办公室教学部负责人孙留华、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办公室学术部程子龙参会。

公安部、商务部等中央部委委托的,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办公室党总支副书记荣道福对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一行表示欢迎,首先介绍了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的建设发展历程。2013年9月13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3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的发言中表示,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愿意利用这一平台为其他成员国培养司法人才。之后,习近平主席又在上海合作组织2014年杜尚别峰会、2015年乌法峰会上两度重申“中方将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协助成员国培训司法人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于2014年5月20日奠基揭牌,2017年全面建成。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已圆满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国际组织联合举办的各类培训班70多期,培训学员近3000人次,成为上合组织司法、执法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安全与外交战略、上海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战略与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战略,开展高水平的决策咨询研究。先后获批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合作组织检察官培训基地、司法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法律服务委员会中方筹备办公室、司法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合作交流基地、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等。特别是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上合组织发展提供持续保障和明确了方向。

法学院院长李学锋介绍了牡丹江师范学院以教育之力守边疆的67年办学历程,回顾了学校法学办学30年和独立建院9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对中国--上合组织司法培训基地对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对中国--上合组织司法培训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张少英颁发了聘书,感谢其参与法学院联合申报的项目,获批了202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AILE(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赋能涉外法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期待今后双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在教师涉外法治教育教学培训、尚合青年学生涉外法律实务素养的培养、学术师资共享,区域法律问题调研和大学生法律竞赛等方面开展合作。
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欧亚研究所所长李新教授对法学院涉外法治建设发展布局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发挥区位优势在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学科、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中俄法学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将持续关注和关心法学院发展进程,在师资互访和培训方面可以开展合作。中国—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办公室教学部负责人孙留华主任,对本次法学院的回访表示欢迎,回顾了过去一年双方的交流,期待今后在人员培训、项目调研、学生专项锻炼等领域深入探讨。中国—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办公室学术部程子龙,对学校的办学质量给予肯定,并结合自己开展的海外利益保护的研究,希望今后在法学院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专业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增强交流与合作。

法学院与中国—上合司法培训基地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了对接国际组织的突破,今后将持续加强与中国—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的联系,在开展涉外法治课题研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和开展师生联合培育等方面持续沟通,为边疆高校的法治人才培养注入国际化的法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