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季雨季已经悄然来临。每年的夏季雨季都是我国防汛工作最为紧张的时期,也是灾害最为频繁、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安全小知识吧!
什么是汛期、强降水、防汛?
1、汛期: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2、强降水:强降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在气象学上一般被称之为“暴雨”,或叫“强降水”,具有雨量大、极端性明显、致灾风险高等特点,部分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塌方和泥石流等险情。
3、防汛: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汛的含义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01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02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03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04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汛期最易出现的天气
一、雷雨

二、洪水

三、暴雨

四、冰雹

防雷知识
01.室内避雷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2.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4.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5.不要在凉亭、草棚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02.室外避雷
1.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3.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塘、渠、水库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体下的路上要注意观察,预防泥石流。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如伞、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等)在雷雨中停留,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6.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波也会引雷。
7.遇到雷雨,暴雨天气外出时,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作用。
8.雷雨天气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不宜骑自行车。

9.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这些防汛避险常识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