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组织机构  学科专业  师资队伍  招生就业  党群建设  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 
 
【好书荐读】第三期:《法理学——法律哲…
【好书荐读】第二期:《法学导论》
【提能力,强落实】之一百四十:法学院开…
【提能力,强落实】之一百三十九:2024年…
【团学天地】法学院开展考风考纪暨假期安…
【好书荐读】第一期:《圆圈正义》
【2024年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牡丹江师范…
【2024年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牡丹江师范…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生园地  正文
【心灵导语】第四十三期:大学生心理教育
2024-09-26 17:57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页 | 图书馆  |  教务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财务处 | 创业就业指导中心 | 人事处 | 国有资产管理处
学院微信
院长 邮箱:ygb0453@163.com
  电话:0453-6511058
书记 邮箱:wschenzhongping@163.com
  电话:0453-6511127
地址: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邮编:157012
中国金融服务法治网
北大法律信息网
中国反垄断法网
中国财税法网
中国经济法网
中国民商法律网
中国私法网
中国刑事法律网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网
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
中国法学创新网
中国宪政网
中国能源法律网
法制日报法制网
检察日报正义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中央政法委
中国法学会
国务院法制办
国家图书馆
中国知网